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主页 > 心理动态 > 心理新闻 > 文章内容

《头脑特工队》:关于情绪心理学上的争议

http://www.psy8.cn2015-10-15 10:52未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前几天,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皮克斯推出的动画片《inside out》,中文译名叫“头脑特工队”、“玩转脑朋友”等等,由于在这之前《夏洛特烦恼》的口碑极好,差点就错过这部极好的动画片,尤其还是与自己专业—心理学有关。所以,自然没有不看的理由了。

在网上查询了这部动画片,大家都给出了很高的评分,也有从各个角度非常专业精彩的分析,主要是来自心理学中情绪与认知的分析,我就不再赘述了。这部影片中形象的表现了短时记忆是如何进入到长时记忆,睡眠对记忆的有益作用,梦境如何工作,抽象思维的发展,潜意识的世界,想象等等有关普通心理学上的知识,真可谓是一本《普通心理学》的科普教材。动画看完,如果在翻阅一下心理学书籍,我想那感觉一定很妙!

从切入点和趣味性的角度,《头脑特工队》完全可以超过《心理学与生活》,成为心理学入门推荐的首选。以这个视角,如果21世纪是心理学/神经科学的世纪,那么这部电影可能会成为皮克斯至今为止,影响最大的动画电影。

心理学科普,总面临着一个问题——心理仍旧是黑箱。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心理现象缺少没有争议的解释,对一个现象的解释通常会拖泥带水出复杂而庞大的概念结构,而简单又便于理解的解释通常都不可靠、甚至完全不正确。

《头脑特工队》的制作团队显然很高明,即使似乎每个概念都会陷入学术争议中,电影依旧将最经典、也最中规中矩的概念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虽然我们在其中看不到近十年、甚至近二十年的学术成果,但是能了解目前最完整而系统的大脑运作机制。

电影选择了11岁、从明尼苏达到旧金山、转学第一天前后的莱莉。如果你对年龄足够敏感,可能知道11岁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从具体运算阶段(7-11)到形式运算阶段(11-15)的过渡期;而如果你对儿童心理障碍有所了解,就会发现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最常见的、可能出现情绪和行为变化的适应障碍。在长程的变化期内嵌套上短程的变化,就是为了干净漂亮的解释大脑的机制和发展而准备的。

我喜欢这部电影,即使我不支持其中的部分理论,我也依然喜欢这部电影——即使对大脑一无所知的人,都可以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和心理发展。如果因此,对涉及到的心理知识产生兴趣,并进一步的阅读和思考——这恰恰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影片中有一个地方也是让我忍俊不禁,深有感触,那就是莱利和家人在一块吃饭时,妈妈脑中的情绪小人敏感的发现莱利不开心,而爸爸脑中的情绪小人正在欢乐的看着球赛,一点也没发现女儿的心事。最后妈妈给爸爸使了下眼色,爸爸才去漫不经心的问莱利怎么回事,恰好又问到莱利的痛处,父女俩就开始了情绪小人所谓的大战。这场景相信各个观众在生活中是再熟悉不过的:父母在饭桌上与孩子互动的方式差异之大;孩子莫名的发脾气,而父母们却不能了解孩子,认为是孩子任性胡闹。先来看看男女两性之间的思维差别吧!在思维风格上,男性更多运用抽象的逻辑推理活动,而女性多使用形象思维活动和直觉。男性相对来说理性,而女性会感性些。因此在察言观色上,女性要比男性强,更能察觉到对方的情绪,影片中形象的表现出了男女性这方面的差异。

由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母亲对孩子的需要和情绪就会比父亲要敏感些,这样可以更好的抚养下一代,而父亲就要逊色一些。但是,父母各方的角色对孩子个性的成长和完善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能够从父母那里学习到不同的处理事情方式、人际互动模式、情绪的表露等等,从而使孩子的个性可以更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

《头脑特工队》中的争议与确切

当我知道皮克斯将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做成五个小人的时候,就做好了准备。我尽可能将我所了解的知识和电影中呈现的列举出来,至于相信哪种,就要看你们自己的判断了。

 

我们先回顾一下《头脑特工队》中涉及到了哪些情绪的内容:

情绪拥有独立的脑区(控制台)

情绪分为五种,每种情绪可以独立的发挥作用(五种情绪小人)

情绪和颜色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情绪小人的颜色)

情绪发展的顺序是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情绪小人出现的顺序)

情绪调节机制逐渐发展,每个人各不相同(不同人的控制台分工不同)

情绪和长时记忆是共生的(有颜色的记忆球)

长时记忆中的情绪可以被更改(记忆球的颜色可以变化)

情绪可能彻底的丧失(乐乐掉进深渊)

消极情绪有积极的作用(忧忧的作用)

存在复合情绪(多种颜色的记忆球)

青春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青春期按钮)

猫和狗具有情绪(结尾彩蛋)

 

情绪拥有独立的脑区?不一定

 

有观点认为,情绪作为进化的遗留产物,大脑中仍旧有特异性的脑区或者神经回路,负责情绪的产生和识别。这种观点也符合大众的认识,我们更愿意将情绪和理性认知割裂开,将情绪放置在相对深层的脑区。主流的观点也承认,以杏仁核为主的边缘系统,在情绪的相关事件中起到唯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些定位说学者甚至指出了类似「杏仁核-恐惧」的对应关系。

然而,反对的声音依然存在,研究者发现情绪的发生和识别都激活了广泛的脑区。除了边缘系统外,颞叶及前额叶的部分脑区同样参与到情绪的进程中,这些脑区或者负责语言和社会信息的加工,或者与执行控制功能有关;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实验证实了,即使没有边缘系统的参与,依然可能产生对应的情绪。

基本情绪分为五种?不一定

基本情绪理论认为,像快乐、悲伤这样的情绪词在心理活动中,各自有独立的机制和反应。这些情绪词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根据不同的模型可能存在五种、六种、七种、八种、十一种甚至更多的基本情绪。

电影选择的角度更接近Ekman的观点(六种,缺少惊奇,可能考虑故事情节的因素),也就是心理学实验中情绪材料通常的分类数目(七种,缺少中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Ekman的六种情绪中的快乐对应的是Happy(iness),而不是影片中出现的乐乐Joy。

总的来说,基本情绪理论尚未解决以下的问题:基本情绪的跨文化一致性/基本情绪的遗传性,基本情绪确凿的脑区定位,基本情绪和情绪维度的关系。

情绪和颜色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不一定

颜色对情绪有影响,但不能认为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红色可以诱发杏仁核和基底神经节的激活,提高机体的兴奋水平,在复杂的认知任务中,确实会降低表现或者出现愤怒;不过在非认知任务中,红色更有可能与激情、兴奋相联系。

与此相似,在英语国家,蓝色与悲伤关系较为紧密,而汉语中对应的是“灰色”,很多语言甚至不存在单一的蓝色。而其他的对应颜色,很可能是电影设定的标签,比如绿色和西兰花。过于直接的将颜色对应到情绪,我想应该是乐嘉老师的工作。

情绪发展的顺序是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不一定

情绪的发展实际上包含了一个隐藏的命题——情绪,至少是部分情绪不是与生俱来的。有关婴儿喜怒哀乐的问题,我在这里简略的说一下。婴儿的哭闹并不意味着悲伤或者恐惧,而是对某一类刺激的生理反射;同样,婴儿也很难读懂其他人的表情,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个状态可能持续到两岁到三岁。

通常六岁左右,大多数儿童能理解5到6种情绪,然而即使到了大学阶段,情绪的发展依然在继续。Widen&Russell发现的儿童情绪知觉发展的顺序,和电影中的略有出入,通常儿童会按照“高兴,悲伤或愤怒,惊奇或恐惧,厌恶”的顺序,这种顺序得到了跨文化研究的支持。

情绪调节机制逐渐发展,每个人各不相同

由于部分脑区较晚的成熟,儿童几乎没有主动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情绪调节机制。这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控制台在影片开始和结束完成了两次扩容,预示了莱莉的情绪调节能力快速发展。

电影中,我们同样看到了其他人的控制台,每个人的布局和调控风格都有区别。现实中也确实如此,受到经验、环境和期望等因素的影响,几乎每个人的情绪反应和情绪调节策略都不相同,也有适合自己的调节机制。

情绪和长时记忆是共生的

杏仁核在海马的末端,海马是贮存长时记忆主要的脑区,从解剖学的角度可以简单的认为情绪和长时记忆是共生的。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杏仁核同样参与了长时记忆的编码,同样海马也在部分情绪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样来看,可以认为,无论是否是情绪记忆,情绪都参与了长时记忆的进程,所以绝大多数的记忆都是具有情绪属性的。电影中产生的记忆球是直接有颜色,而不是制成后上色,也比较符合长时记忆与情绪的关系。

长时记忆中的情绪可以被更改

由于海马的突触可塑性,很多朋友已经了解,长时记忆可以被有意识/无意识的更改,尤其情绪是错误记忆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似乎电影里的改变,只限于长时记忆中情绪的变化,这可能与认知重评有关。

在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中,对事件/记忆的情绪,可能随着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对事件/记忆背景、预期和结果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现实生活中,无意识的认知重评可能更常见,包括知识经验、社会期望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我们对事件/记忆的重新理解,从而改变我们的情绪/情绪记忆。

情绪可能彻底的丧失?不一定

我更愿意相信,乐乐掉进深渊是一种戏剧冲突的表现手法。然而如电影里所表现的那样,严重的适应障碍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如果与此同时,人格相联系的信念受到猛烈的冲击,儿童确实可能会有类似抑郁症的表现。而抑郁症则可能伴随记忆(记忆球)和情绪短暂的丧失。

不过,总的来讲,除了部分器质性病变和精神障碍,正常人不可能出现情绪的彻底丧失。虽然一些情况下,我们会有“累觉不爱”的感受,部分情绪被抑制,但是通过有效的调节和休息,情绪的正常功能会很快恢复。

消极情绪有积极的作用

生活中对消极情绪存在着许多误解,简单来讲,正如电影的核心主题所说——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事情都快乐,快乐也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有时候愤怒令我们充满能量,恐惧让我们避免灾难,厌恶使我们远离伤害,悲伤则帮我们保护自己、获取帮助。

存在复合情绪

从McDougall开始的学者,逐渐扩充了复合情绪的范畴,早期的复合情绪如同电影中的记忆球一样,被两到三种颜色所渲染;而到了Izard时期,复合情绪除了情绪和情绪的复合,也揉进了情绪-认知的复合物。

和基本情绪不同,复合情绪不是天赋的,都来源于后天的社会学习。然而机械将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从遗传、建构,从脑区定位,从社会功能的角度一分为二,很难令人相信这是我们大脑的工作机制。

不管怎么说,从某个时期开始,我们对情绪的记忆就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了,虽然我们不能确定的称之为复合情绪,但是终归是更绚烂而丰富多彩就对了。

青春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段时期,我们的内环境(各种激素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脑的各部分发展也趋于完善,必然的孕育了心理发展尤为重要的时期。青春期的儿童已经有能力抽象的理解情绪概念,进而学习并实践更复杂的情绪调节策略。

与此同时,情绪作为内外环境调控的枢纽,也必然有剧烈的波动。不过如果能够有效的应对青春期的情绪困扰,也为日后的生活提供了足够丰富的调节策略。

猫和狗具有情绪

彩蛋还不忘黑一下喵星人,皮克斯你也是够了。不过,“人类和灵长类,甚至是哺乳类是否有相同的情绪”几乎是“基本情绪是否与生俱来”的等价命题。虽然动物实验中,很多实验者指出了人类与动物相似的“情绪”反应,但是我们并不能简单的将动物的生理反应,对应到人类的情绪。所以,也许喵星人有它们自己的“情绪”,但是应该没有人类的情绪——所以铲屎官们,你们真的没机会理解喵们。

这部影片还是很适合父母和孩子一块看的,孩子并不会像大人那样看到片子里的各种知识,但是能够带给他们快乐就足够了!我们要知道,正是不同情绪的协同作用,才使我们的个性愈加稳固、精彩,才使我们每个人有各自的个性之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每个男人都需要心理治疗:一位心理医生向男同
每个男人都需要心
每个男人都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一位心理治疗师向全体男同胞喊话。 我就开门见山地说…
更多...栏目推荐
更多...热门文章
每个男人都需要心理治疗:一位心理医生向男同
每个男人都需要心
每个男人都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一位心理治疗师向全体男同胞喊话。 我就开门见山地说…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