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培训导读:元芳深谙官场之奥妙与规则,以“此事必有蹊跷”这含糊之语来个点到即止,留下回旋空间,一来显示并非自己无知,二来又能彰显领导能力。
一句 “元芳,你怎么看?”风行于网。近日来,“元芳体”一直位居微博热门话题前列。
元芳原名李元芳,是电视剧 《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副手,因思维缜密、善于推理而备受器重。办案时,狄仁杰常以“元芳,你怎么看?”征询下属意见;对此,李元芳总是回答:“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这一对白遭网友吐槽并跟风援引,“元芳体”就此诞生。
元芳被“千万次的问”
网络带动的这股热潮使得“元芳”一天被询问250万余次,甚至连“元芳,你怎么看”的贴吧也已经建立,且围观者众多。网友几乎万事皆问“元芳”,内容包罗万象,情绪纷繁复杂。有打趣的,有调侃的,也有风马牛不相及的。
吐槽抱怨者有之:“连续三个月未发工资,元芳,你怎么看?”打趣调侃者有之:“昨夜家家烟花爆竹,扰我彻夜未眠,元芳,你怎么看”,“我趴窗户看”。推销叫卖者有之:“本公司即将发布新款电脑,元芳,你怎么看?”针砭时弊者亦有之:“今天是粮食日,国家粮食局倡议参与体验24小时饥饿活动,元芳,你怎么看?”网友感慨道,元芳大人真是日理万机,成功继杜甫、包拯之后,又一位遭网友“热情”调侃的历史名人。
官场规则衍生的奇异产物
元芳之所以以短言“大人,此事必有蹊跷”答之,或许一方面可能确实是自己暂时分析不了,或者不知道,因为这毕竟不是他的长项,或者说不是工作范畴,他的任务只是保护狄大人,保证狄大人的生命安全。但是,另一方面,就算是元芳自己胸有成竹,也不能坦诚无忌的陈述。
他早已明瞭狄大人的“明知故问”,如果说对了,与狄大人的观点一致,那就说明自己水平已跟领导相当,一次两次,或许会被加以赞赏,若多次或每次都一致,岂不凸现领导无异长,无水平,无高明高招之处?这可是官场之大忌啊。所以,元芳深谙官场之奥妙与规则,以“此事必有蹊跷”这含糊之语来个点到即止,留下回旋空间,一来显示并非自己无知,二来又能彰显领导能力。当狄大人阐述完自己的案情分析后,元芳称赞“大人真乃神人也。”可谓是恰到好处的,是会甜到狄大人的心坎上去的。
“元芳,你怎么看?”的流行,现已突破官场,遍及我们的现实生活。其广泛的流行与应用,究竟是喜,还是忧,全在于人们内心的真实之意,诚则喜,欺则忧。
李元芳同志不容易,作为长期追随“高级领导干部”的铁血护卫,“李元芳”既要在危险时刻成为力克群魔的孤胆英雄,又要时时处处陪着小心做好领导同志的参谋与助手。既不可以“无能”,又不可以“太能”,当他频频遭遇“你怎么看”的提问时,总是先来上一句“此事必大有蹊跷”的万能句式,之后就洗耳恭听领导对事件的“神算”与推理,不多言,不妄言,既充分尊重领导权威,分寸拿捏又恰到好处,这样有正气、有智慧又有喜感的好同志自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则洗练地表达出了公务员们的官场生存难处与智慧。
非单纯恶搞,精髓在于无需答案的追问
这是电视与网络时代的“诡异”记录,这是充满后现代精神的“欢乐”修辞。人民需要“贾君鹏”、“夏雨荷”和“李元芳”,他们是没有身躯却有体温的名字,他们是无历史却“有故事”的人,他们的热度或许转瞬即逝,但其形象必将成为珍贵的时代记忆:至少他们曾经带来了快乐——在“幸福没有那么容易”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