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培训导读:抛开候选人的政治思想,心理学家发现:总统们的外在形象和对情感的传达能力深刻地影响了竞选的结果。
10月22日,美国总统大选最后一场辩论展开。这个地球上最引人瞩目的选举总能引起无数人关注。
到底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总统?他们是如何竞选的?到底什么因素决定了总统选举的结果?
疑问一:谁能成为总统?
我们发现,只有那些真正拥有独立人格、独特智慧、摆脱了人群盲目性的人,才能成为总统。
这一点我们在奥巴马和罗姆尼身上都能找到。
美国政论戏称他们都是“cold fish”。何为cold fish? 特指那些冷若冰霜的人。
在任何场合,奥巴马都展现着格外出众的个人气场和交际能力。纽约时代的专栏作家指出,奥巴马实在是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物。在奥巴马的新的自传里,写到这么个轶事:奥巴马年轻时的一位女友向他深情表白后,他淡淡回答:“谢谢”。而他当时的女友,一旦有不符合他为自己制定的人生脚本时,他就毫不迟疑的拒绝他们。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举动,同时也造就了他独特的个人魅力。
罗姆尼呢?好不到哪里去。他最让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危机出现时的淡定。有人这么谈到他:“他的出色永远不会让你失望,他简直是一个道德模范,但你别指望他会坐下来和你聊聊你的悲伤。”
我们发现,这两个人看似是那么的与人疏远、不够温暖。但这样的一份“冷酷”恰恰造就了他们成为总统的最大资质:人格的独立。他们也许看起来不会和普通人那样:去照顾人们的情感,并与人建立亲密无间的情感联系。但他们却能因此保持自我以及思想的独立性。
疑问二:总统竞选背后到底哪些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抛开候选人的政治思想,心理学家发现:总统们的外在形象和对情感的传达能力深刻地影响了竞选的结果。
一.形象效应
竞选过程中,两位候选人的着装格外引人关注。在第三场辩论中,我们注意到:奥巴马与罗姆尼都是一身深色西服搭配白色衬衣,但在领带颜色上却明显不同。奥巴马使用代表民主党的纯蓝色领带,看起来格外清爽;而罗姆尼则系着一条红灰相间的领带,代表共和党的红色。
事实上,即使是他们戴的领带的色彩,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选的结果。
因此,每位候选人们都有自己的智囊团,他们为成功者出谋划策:大到候选人的言论,小到他们的皮鞋该擦到几成亮,那么到底候选人是如何打动选民的呢?
传播学者肖恩曾经说过:“我们活在一个政治全是形象,同时所有形象也都是政治的年代。”政治人物为了赢取民众的支持,往往投其所好地经营自己的形象。个人形象问题与政治越来越紧密,个人形象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政治策略。
而在一次模拟总统选举投票的实验中,心理学家发现那些外表看上去更权威的候选人得到了多出12%的选票。
学点心理学: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在于它简化了我们的认识过程。因为当我们知道他人的一些信息时,常根据该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所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样虽然不能形成他人的正确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认识过程。
但刻板效应更多地带来的是负面效应,如种族偏见、民族偏见、性别偏见等等。它常使人以点代面,凝固地看人,容易产生判断上的偏差和认识上的错觉。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本次选举的第一场辩论中,罗姆尼凭借他更积极强势的外表赢得了那次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