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称,“昨晚主办方一再邀我上台替大家感谢老艺术家们,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不过意!其实我只想鞠一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600多年,老艺术家们年纪加在一起也是600多岁,戏以人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传承着中国昆曲的血脉,对这份心甘情愿,我们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
三、“于丹被北大学子轰下台”,跟你什么关系?
——这样做,让你不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一起开放的还有海外文化的影响。关于独立、民主、自由发言的风头已经大大盖过了中国文化中“谦逊、中庸”的味道。中国文化讲究的谦逊中庸,顺其自然,其实是缓和冲突的妙方。如果加上认同,那么正如《寒战》中郭富城所言——所有的战争都是非必要性冲突!
对待可能已经躁动的情绪,当事人首选要谦逊低调,即便对方受挫,因为没有更强化的刺激,那么接下来受挫折不会马上发展为攻击行为;所以,其实这一步于丹做到了。但是显然当时于丹并没有真的理解为什么看客发次舆论。
接下来,要安抚情绪,安抚情绪并不是口头说:请大家不要激动;安抚首先是要建立共情,用代表认同的语言诸如:我理解,时间已经很晚了,大家很希望能听老艺术家说几句话。直接把对方期望说出来是比一切“请不要”句式来的更加高妙的公关手段!
何为共情?
此词有多种中文译法,比如共情、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等。简单来说: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共情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共情”不代表乱用同情心,那只是为了帮助他人导入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
当你开始说,我理解你,你的意思是不是……的时候,你已经开始了共情的第一步。
所以,跟着于老师学文化的同时,我们该逐渐学习中国文化中低调谦逊的艺术,低调,不代表虚伪;那是一种温和、智慧、鉴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