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人再囧途之泰囧》自2012年12月12日上映起,票房持续飘红,在1月12日票房突破12亿元,成为华语电影的新标杆。
《泰囧》讲述了主人公徐朗和反目成仇的好友高博为了争夺 “油霸”的开发授权书,经历了各种囧事,有些甚至让他俩险些丧命。而王宝无意中的介入,又让故事中的主人公囧上加囧,笑料百出。最终,徐铮通过泰国之旅感悟了家庭的珍贵和真情的美好,王宝强则依靠泰国之行实现了为母亲还愿的单纯美梦,电影在赚足观众笑声的同时也散发着温暖动人的力量。对于“泰囧”这个名字,徐峥解释主要有三层含义:影片90%以上的故事发生在泰国;谐音是“太囧了”;“泰”字有否极泰来的意味。
心理解读:
王小波说过: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在一生中,我们都有好多奢望,或者叫做梦想,不过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梦想可能变了形,“想爱”变成了想要高富帅或白富美,“想吃”的欲望膨胀到衣食住行且不断升级,而“变成云”这样有点浪漫色彩的梦想也大概越来越难说出口了。
对于《泰囧》主人公徐朗来说,他的奢望便是“油霸”的授权书,为了得到一纸授权书,他陷入了与朋友高博反目、濒临妻离子散的境地。电影把他的这种槽糕的状况比喻成了一颗主人公嘴里的坏牙,在争夺授权书的路上一直折磨着他。直到坏牙被看似很傻很天真的王宝一脚踢掉,主人公内心逐渐生发出选择放弃授权书的勇气。
你是否同徐朗一样,因为追逐某个东西,已把自己弄得囧得不能再囧?叹一句“太囧了”,看一场《泰囧》,现在就开始你的“囧极泰来”之旅吧!
1、放弃坏牙,回归真我
《泰囧》用欢笑与眼泪让观众明白一个道理:徐朗与高博为明天的财富梦想而拼搏竞争,忽视了今天的生活与亲情,结果却囧的不能再囧,放下之后才获得亲情与爱。王宝珍视在当下的体验,为了母亲的爱和信仰,生活得真实真诚真切,结果快乐而富有!
你也许会反驳说,如果金钱就是我想要的呢?没错,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真正想要什么。在强调物质财富、成名成功的社会氛围下,人对事物的追求很可能自动化了,“金钱意味着幸福和美好”的思维也可能自动化了,成为了人行为选择的自动导航仪。这在关系框架理论(解释语言如何绑架行为的一种理论)中被称为“认知融合”,也就是说人的很多行为并不受价值观等主观意识的支配,人会把自动化的思维、语言当成事实,顺着自动化的思维去行事。
看下面几个短句。
“树大………………………………”
“元芳…………………………….”
“我爸是……………………………”
空缺部分的内容想必很快在你脑子里蹦了出来,这就是是自动化思维,你大脑里都有哪些自动思维呢?文化环境、社会氛围能让人抱持很多自动思维而不自觉。《泰囧》里的徐朗在争夺授权书的囧途中脑子里的自动思维大概是:我要得到授权书,授权书意味着幸福与快乐。但如果静下来心想一想,既然最终目的是幸福和快乐,授权书只是途径,只是工具,那它就不代表幸福快乐的事实。当我们发现本来认定的“途径”或“工具”是一颗“坏牙”,就勇敢地扔掉吧,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连对幸福、快乐的追求也一并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