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考试提醒:
主页 > 心理成长 > 人格自我 > 文章内容

自我心理学与客体关系理论简介

http://www.psy8.cn2012-03-28 14:26中国心理培训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自我心理学与客体关系理论简介

中国心理培训导读:客体一词为佛洛依德所使用,指满足需求的事物,或指一个人的感觉或驱动力之对象或标的物。

精神分析理论并非封闭静止,而是持续演进中。佛洛依德强调心理冲突跟基本需求的满足有关,后来,一些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学者脱离佛洛依德的传统学说,藉著加进文化与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而致力于扩充精神分析的内涵。接著,强调心理社会化发展的自我心理学于焉出现,大部份归功于艾利克森。

这些发展未能完全说明精神分析理论与实务的演进情形。一股新的思潮崛起于一九七○及一九八○年代。黑吉斯(Hedges,l983)叙述这股新思潮的重点是:

·自我的源头、变换,以及组织的功能。

·他人经验的对照。

·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与整合。

·早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对后来发展的影响。

这些较新的取向通常统称为“自我心理学”(Self psychology)或“客体关系理论”(object-relations theory)。客体关系指人际关系。客体一词为佛洛依德所使用,指满足需求的事物,或指一个人的感觉或驱动力之对象或标的物。此词可跟“他人”一词互换,而“他人”则是指儿童认定重要,而且在长大以后还会有密切关系的人。对于婴儿而言,并不视他人为一有独立身份的个体,而只知觉是能满足其需求的客(物)体。因此,客观关系是指人际关系,而此等人际关系乃塑造了个体目前与人们之间的互动情形,不论是真实的或幻想的。客体关系理论已偏离传统的精神分析,不过有一些理论家仍试图整合这些日渐增多的不同想法(St. Clair,1986)。

发展阶段摘要

这些最近的精神分析理论,均环绕著可预测的发展序列,在此等序列中,自我早期的经验会随著知觉到别人的扩大而转移。理论的假定是,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型态一旦建立,就会影响其日后的人际关系。更详细地说,人们会去寻找符合过去已建立过关系型态的关系。例如,过于依赖及过于孤癖的人,有可能是在重复著刚学走路时与母亲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型态(Hedges,1983)。这些较新的理论,对于我们了解人们的内在世界如何造成他们难以跟别人相处及形成关系,提供了一些洞察力(St. Clair,1986)。

茉勒(Mahler,1986)是客体关系理论演进中的一位要角,她的研究集中在探讨幼年三岁前与母亲之间的互动情形。根据她的说法,自我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在概念上与佛洛依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有点不同。她认为,个体一开始是处于心理上跟母亲融合的状态,然后再逐渐分离。融合状态时未了结的危机与残留物,以及跟母亲分离的过程,对后来所建立的关系有深远的影响。往后生活中的客体关系,均源于儿童想寻求跟母亲再度联结(St. Clair,1986)。至于心理发展,可以想成是个体在区隔自己与别人时的演进方式。

自我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出生后的前三、四个星期内,茉勒称为“正常性婴儿自闭”(normal infantile autism)。此时,婴儿反应的对象是生理紧张状态多过心理历程。婴儿在许多方面无法区隔自己与母亲,又根据克莱恩(Melanie Klein,l975)的研究,婴儿只知觉到部份一一胸、脸、手、嘴一一而非完整的自我。在此状态下,??有完整的自我,也没有完整的客体。当成人出现缺乏心理组织与自我意识之最极端情形时,也许可以想成是滞留在此一最原始的婴儿期。

茉勒的第二阶段称为“共生”(Symbiosis),可辨认的期间是从出生后的第三个月至第八个月。此时婴儿还是非常依赖母亲。母亲或主要的照顾者很显然是同伴,而不只是那种可替换的角色。婴儿似乎期望著在情绪上与母亲维持高度同步的状态。精神分析学家认为,精神异常跟未能跨越共生阶段的牵绊有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更多...栏目热点
更多...栏目推荐
提升自我过了头,就是积极错觉
提升自我过了头,
凤姐、小月月、芙蓉姐姐等人的走红经历常常被人们拿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揶揄讽…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推荐文章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全过程-实用自我治疗技能
独家揭秘心理咨询
你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吗?学习了心理咨询认证课程但面对求助者仍然无从下手?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