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王芳的刺激很大。从此,王芳陷入了对男人的极度不信任,虽然有不少追求者,但她总怀疑他们是为了她的财富,而不是为了她的人,所以没有接受过任何人。“一个人的日子也挺好。”王芳经常自我安慰说。
既然成功“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么她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呢?王芳的回答是,譬如开一家花店、书店或干洗店什么的,可以维持生活,又很轻松,而且不会因为太强势惹得老公受不了闹离婚。
③抱怨:家里究竟怎么了
女人成功了,丈夫受不了。丈夫成功了,也容易抱怨妻子“跟不上形势”。罗刚和罗太太就是这种情形。
罗刚现在是广东一家集团公司老总,年仅42岁,已拥有数亿资产。
年轻时,罗氏夫妇堪称珠联璧合,罗刚是哈佛大学毕业生,罗太太则是北京大学的双学士,以前在国务院某部门工作。十年前,自从罗刚的事业急剧发展后,罗太太放弃了在国务院令人艳羡的工作,做起了家庭主妇,专心相夫教子。并且,因为从北方来到南方,又没有什么交际,罗太太的社会圈子日益狭窄,最后丈夫和儿子就成了她的一切。她不仅对丈夫看得很严,对儿子的教育也非常严格。
但现在,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罗刚的事业如日中天,经常和国内外最有名的大公司合作,也经常出席高层的会议。这个时候,罗刚觉得,妻子的形象和气质已经配不上跟他出入这些场合了。罗太太意识到了罗刚的变化,反应非常激烈,因为她觉得自己为罗刚付出了一切,他现在居然忘恩负义。
这种局面也不只是他们两个人造成的。日益成功的罗刚成了家人争夺的对象。他的父母想控制他,看到儿子越来越成功,“母以子贵”,婆婆的霸气越来越足,对罗太太越来越挑剔。并且,罗刚的兄弟姐妹和亲戚也加入了这场战争,罗太太在家里感到越来越受排挤,越来越孤独。
不过,罗太太也有自己的支持者:儿子罗甫。婆婆控制丈夫,有点天经地义,她这个做妈妈的控制儿子,也是天经地义。她对儿子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罗甫14岁了,进入了心理上的叛逆期,越来越不听妈妈的话,罗太太只好再次加入到对罗刚的争夺战中,而这个豪门的冲突也日益强烈。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说,孩子是家庭的保护神,如果家庭失去平衡,孩子会“牺牲自己”来保持家庭的平衡。罗家的关系越来越混乱,而罗甫开始“牺牲自己”。一天,他突然失明,但去医院又检查不出任何问题,最后心理医生诊断说,这是癔病,是罗甫的潜意识“不想看到家庭冲突”。心理医生假装打了一针特效药,实际上只是生理盐水,把“失明”治好了。但最近,罗甫又几次喊肚子疼,而且在床上疼得死去活来,浑身冒汗,但医院又是检查不出任何问题来,去心理医生那里,又被诊断为癔病。肚子疼又被“特效药”治好了,但心理医生警告说,如果他们的家庭关系不改善,这个孩子会发展出新的癔病来。
这个孩子成了家庭的保护神,现在,全家人不再围绕着罗刚转,而把注意力转移到罗甫身上来。
④恐惧:担心被剥夺财产
恐惧也是中国成功人士,尤其是那些亿万富翁们常见的情绪陷阱。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中国富翁们的生理需要、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都得到了满足,但安全需要却比较匮乏。
他们首先担心露富。譬如王芳,尽管有上亿身家,但她不敢买喜欢的女性跑车,不敢买喜欢的名表,不敢穿名牌。之所以这样做,不是节俭,而是担心家里人被人绑架。她的一个朋友,小孩曾被人绑架,赎了巨金,但好在保住了孩子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