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困难的是,他们拥有的外在资源太强大,外界对他们的赞许和崇拜令他们难以看到内在的重要性。
一些富翁干脆放弃了内在这条路,他们就停留在尊重需要上,停留在这种外在评价系统上。甚至会停留在更低级的生理需要上。
胡先生说,他知道某市一个富翁俱乐部,其成员以包养年轻的女明星为荣,“但这已不是性的需要,而是变态的尊重需要”。胡先生说,这些富翁希望以此证明,他们可以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在这种攀比中,他们的尊重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但是,因为不向自我实现的层次上发展,他们的能量过分集中在这个层次上,所以容易变得异常变态,并停留在尊重需要上“胡作非为”。
舒俊琳说,富翁群体的比富心理,就是在尊重需要层次上的“胡作非为”。山西一些煤矿主,比赛购买悍马车、豪宅,比赛谁包养的情人更多更年轻漂亮,他们其实寻求的是尊重,寻求的是其他人的关注。
但是,一旦这些富翁找到了内心的出口,从尊重需要中走出来,踏入自我实现之路。那么,他们势必会发现,尊重需要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他有一些更美好、更刺激、更有意思的事情去追求。
胡先生几次提到万科集团的老总王石,他说,王石是中国企业家中的偶像,更是他心目中的偶像,就是因为,他已经不再为那些低层次的欲望所羁绊,他踏入了自我实现的领域,而且走得异常坚定异常成功。
三、警惕金钱“放大器”
舒俊琳说,全社会都在谈论成功,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而金钱无疑是最简单、最量化的一个。
在这种社会崇拜之下,金钱最终成了一个放大器,放大了成功人士对自己的评估。一个人挣钱越多,他的自我感觉就越良好。结果就是,虽然他只在这一方面非常棒,但他却越来越认为,自己在每一方面都是对的,都是权威。于是越来越听不得反对意见。
其结果就是,成功人士部分丧失了自知力,并降低了他们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他说,很少有亿万富翁能在破产后东山再起,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失去金钱放大器后,他的自我评价一下子降到最低谷,以至于无法承受这一切。
成功,是无数人的梦,但成功之后的人生,又是什么样子呢?“他们空虚、孤独、无聊、焦虑……”广州朴实管理咨询公司的首席培训师舒俊琳描述一些成功人士的生活说,“感觉就像生活在地狱当中。”
社会崇拜成功,成功的规则是权力,权力的核心是控制。这种崇拜渗透到富翁的家庭中,就导致富翁的家庭中发挥作用的不是爱与珍惜,而是权力与控制。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学不到珍惜,只学到了控制。
“我是一个战士”
17岁的小强是广州某贵族学校的高一学生,家人要求他来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是因为怕他“患了精神病”。他的症状是只要一说话就停不下来,而且全身拼命抖。不仅如此,他还几次“搞搞震”,不和父母商量就拿出几十万人民币进行投资,虽然总体上赚了不少钱,但父母不希望他这么干,只希望他好好读书。
小强的父亲是某集团公司的老总,小强说:“我爸爸钱不算多,大概十几亿吧。”
他的家庭也有冲突。奶奶、舅舅等亲人和妈妈站一边,小强则站到父亲那一边,“父亲太孤独了,我要和他站到一起,帮他清除那些老脑筋和叛徒……我爱爸爸,他很善良,但做起事来又很绝,我琢磨不透他。”
小强对妈妈有意见,“妈妈那边是人间地狱……刚买了一栋别墅,又要花5000万买新的,她和亲戚要花光爸爸的钱。”不仅如此,妈妈还怀孕了,要给他添个弟弟或妹妹,小强对这个意见更大,“就是为了替代我的。”